外商来华投资,在中国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带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外资企业贡献了中国1/3的进出口、1/4的工业增加值、1/7的税收,创造了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二是促进了中国技术和管理进步。外资企业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中国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等产生了积极影响。过去10年,在华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86.4%,有效发明专利数增长336%。三是助推了中国改革开放。促进中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了经济、科技、生态等多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外资企业还积极参与中国脱贫攻坚行动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同中国人民结下深厚友谊。
习近平强调,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江苏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特别是要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一年来的发展历程很不平凡,成绩令人鼓舞。一是全年经济运行前高、中低、后扬。一季度开局良好,二、三季度下行压力加大,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使楼市股市和市场预期、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既促进了全年目标实现,也为2025年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三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部署。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成效,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大。四是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正在有效缓解和管控。五是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就业、物价保持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些都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政治责任。吉林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要积极发展生态养殖,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做足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统筹谋划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提高文明乡风建设水平,打造平安法治乡村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我们注重各项事业协调并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都取得新进步。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业、物价保持稳定,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序有效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有力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高效开展西藏定日高寒缺氧地区抗震救灾。继续做好港澳台工作,隆重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我国体育健儿在巴黎奥运会上取得境外参赛最好成绩,让海内外中华儿女深感自豪。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过去一年,我们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落实各项存量政策,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促进经济回暖向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成果丰硕,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展现新面貌。放眼全球,我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们注重各项事业协调并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都取得新进步。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业、物价保持稳定,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序有效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有力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高效开展西藏定日高寒缺氧地区抗震救灾。继续做好港澳台工作,隆重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我国体育健儿在巴黎奥运会上取得境外参赛最好成绩,让海内外中华儿女深感自豪。我们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深化“全球南方”团结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人类发展进步注入更多正能量。我们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继续加大反腐败力度,党的领导...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实践成果。我们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聚合力。新发展理念是在改革中形成的,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是在改革中破除的,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也是在改革中逐步实现的。正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了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26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1.3%上升到18%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680美元。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正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我国在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安全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打赢脱贫攻坚战,使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举措。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好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依法引导和规范资本健康发展,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任务,必须久久为功,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取得新进展。
■ 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做好2025年“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治国理政战略全局,提出“治国必治边”、“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等一系列重要论断、重大举措,坚持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加快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推动边疆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边疆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